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瞄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持续以推进工业“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为方向,以高质量生态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园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为支撑安徽省水清岸绿产业优长江经济带和合肥市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从顶层设计上引领园区未来绿色发展,合肥高新区率先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编制《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产城有机融合做“加减乘(城)除”法,强化“绿水青山”型政策和制度供给,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保障。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多次强调:绿色发展规划是高新区所有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刚性的、可操作性的工作手册,所有的规划都必须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和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规划要做到项目化,要明确到管委会各部门逐年逐项实施和落实,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对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各责任部门要把规划贯彻到具体工作中,严格对照规划明确的任务清单推进落实。
为保障规划的落地和实施,合肥高新区成立了以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绿色发展推进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总体实施和解决高新区绿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重大问题。根据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结合实际发展需求,管委会制定印发了《合肥高新区绿色发展规划2020年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包括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运行管理、人居配套7大类30项绿色化指标体系,并明确了每项指标的2020年目标值,围绕目标值实现逐项梳理出54项重点支撑任务,各责任部门制定了“有明确指标、可量化考核的”分季度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月调度和按季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管委会绩效考核。
一是污染攻坚持续加力。打好碧水攻坚战,以“河长制”为统领,协调推进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雨污分流等专项行动。启动实施一批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提升巩固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三大流域重点支流水质。高新区市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提前达到2020年阶段性水质目标。2019年高新区获得市级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奖励资金960万;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强化“五控”(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措施,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PM10、PM2.5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6.3%、14.9%,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7%;推进净土保卫战。推进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与减排。完善和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清废行动”,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利用处置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及时处置。推进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
二是服务发展持续给力。坚持绿色招商,研究制定主导行业环保准入判定模板。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推行承诺告知制,仅需1个程序、最多3份材料,企业当天就可拿到环评。整合建设项目和污染源全生命周期信息,在各个节点提前告知企业,最终实现对企业建设项目的动态监管,使事中事后监管更全面、更深入、更常态,更便捷。加强绿色发展宣传教育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保文化。上半年开展各类绿色环保宣传20余次。
三是产业培育持续发力。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做强“环保管家”服务,强化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工业节能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高质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统计,合肥高新区重点节能环保企业412家,2019年产值约253亿元。
合肥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质量,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以不断追求企业最简办事方式为目标,全面深入征求管理使用对象意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在高新区环保大数据平台架构基础上,创新建设合肥高新区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以“云服务”助力辖区内项目环评审批提速,全力支持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复工复产。
缩短审批周期,推行承诺告知制。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文件中的规定,结合区“投资环境建设提升年”相关要求,制定出台了《高新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审批实施细则》并第一时间通知企业。仅需1个程序、最多3份材料,企业当天就可拿到批复,改革前最快审批需要15个工作日。最大程度优化了行政审批程序,最快速度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复工复产,有力支撑保障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6家企业的承诺告知制审批。
全程网上审批,一次不用跑。通过对环评审批业务进行深度梳理分析,充分利用高新区环保大数据平台政企OA这一区域性一体化环保政务服务平台的用户空间统一管理、定制式流程任务发布、资料在线上传、信息实时推送等功能,自2019年5月8日起,试点开展企业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后台线上审批工作,实现企业线上提交纸质材料、修改沟通电子留痕、办理进度随时可查功能。
信息互通共享,全程动态监管。通过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系统,创新建设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通过与应急预案、在线监测、移动执法和排污许可证等系统的信息互通,整合建设项目和污染源全生命周期信息,最终实现对企业建设项目的动态监管,使事中事后监管更全面、更深入、更常态。
5月份以来,合肥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在日常水质监测中发现,浮山路水渠水质出现下降现象,引起合肥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
按照行动部署,高新区建发局再次全面排查了浮山路水渠两岸沿线个排口存在雨污混接现象并进行溯源排查。随后,合肥高新区城市管理局于6月5日完成所有问题点位(16个)封堵,并要求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合格后方可解除封堵。6月9日,浮山路水渠最新水质报告为地表四类。另外,高新区建发局于2019年将浮山路水渠纳入环巢湖四期项目计划开展小流域生态治理,受疫情影响项目进展稍缓,该项目初步设计已于6月6日由市发改委召开专家评审会。
经专家会商分析,浮山路水渠水质下降原因主要为部分雨水排口存在雨污混接现象,再加上前期合肥降水少,导致上游来水少,水渠水体自身净化能力下降。经调查确认,浮山路水渠附近生物医药企业均按照建设部门要求,实施了雨污分流,晴天雨水总排口均无水外排。同时,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在对浮山路水渠附近生物医药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有偷排废水现象。另外围绕本次水体水质下降情况,区生态环境分局创新管理方法,对浮山路沿线智飞龙科马、小林日化以及园区其他重点企业试点安装雨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对工业企业雨水管网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园区水环境安全。
为进一步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实现“长制久清”,合肥高新区通过“党员活动日”、“大学生志愿者日”、“河长制志愿者主题活动日”等吸引公众参与,多维度创新推进河长制。
2019年12月初,合肥高新区河长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就热心市民丁景玉老先生提出的大蜀山分干渠问题组织开展现场调研,第一时间了解问题,高效率解决问题。
2019年11月,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网站发布“高新·最美河湖”河长制成果主题摄影作品征稿启事。邀请合肥市摄影家协会高新分会、UTC慧飞合肥高新分校专家,在蜀峰湾人工湖公园举办航拍沙龙,面向摄影爱好者讲解航拍知识、提供无人机参数设置的技巧和经验,发动社会各界群众拿起手机,记录水环境的变化。
在小西河和蜀峰湾北湖整治现场,河湖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带来的变化被镜头记录下来;在雨污混接整治小区,工程进展及小区前后变化,被收入镜头;在开展河长制宣传日和志愿者活动日的蜀峰湾人工湖公园里,驻足观看河长制宣传手册的行人、志愿者捡拾垃圾的镜头被记录下来;各级单位、热心市民、专业摄影人士通过随手拍、抓拍等方式记录河长巡河、水质监测等日常工作。
据悉,本次摄影征稿活动共收到参赛稿件200余份,摄影作品近2000幅,评选出了32份优秀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