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8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发布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等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储能)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动力和储能领域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新能源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积极支持冠宇电池依托年产15GWH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拓展储能领域市场,整合抽水储能、页岩气、智慧微电网、电化学储能站等综合能源资源,协同引进燃气及管道经营企业、国家电网企业、绿电电源企业、综合能源企业等资源,实施综合能源示范工程等应用场景示范,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发展的储能产业生态,做大做强储能电池规模。
聚焦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保链稳链,着力将新能源(储能)产业作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培育,紧紧围绕锂电池电芯、新能源材料、储能电站及装备、新能源及智联网联汽车配套、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5条产业链,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搭建产业配套平台、狠抓精准招商,补链延链强链,构建千亿级新能源(储能)产业集群。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等五个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各部门,区属国有重点企业,驻经开区有关单位:
现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万盛经开区新能源(储能)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万盛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万盛经开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万盛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为落实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细化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区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结合万盛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对重庆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围绕全市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我区“一城三区一极”目标任务,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现有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夯实绿色发展园区载体,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培育绿色发展市场创新主体,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持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强度,显著增强绿色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促进节能减碳协同增效,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近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分步有序推动,在如期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区减污节能降碳目标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到2025年,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6%,绿色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1.推动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赋能绿色制造。支持企业开展“智能+绿色”协同改造,建设绿色智能工厂。加快综合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动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统筹绿色低碳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提升碳足迹、水足迹等追溯分析能力。积极引进培育本土园区级、行业级、城市级能源大数据平台运营企业,并与全市、全国数据平台实现有序衔接。(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2.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实施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专项行动,到2025年全区工业重点行业建成产能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30%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严格节能审查制度,突出能耗总量弹性管理,切实保障能效水平高、单位增加值能耗低的项目用能空间。强化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行动,落实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推动存量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持续降低。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锅炉(窑炉)煤改电(气)、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余热余压利用、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等节能改造,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比例。(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强化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等应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目录产品和服务,全面推动存量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对绿色改造意愿强、基础好的企业提供免费清洁化诊断,到2025年累计实施清洁化改造企业(项目)20家。(发展改革局、科技局、经济信息局、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加强废旧电池、废旧玻璃、危险固废、钻井污泥、城市垃圾协同处置、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等资源利用循环化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5家。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1家,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备电、充换电等领域规模化梯次利用。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推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业与火电、化工等上游产业精准对接,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5.3C数码电池。以冠宇电池为龙头,支持其不断扩大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消费类无人机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抢抓电动工具电池国产替代机遇,按照上下游协同发展方式,着力培育电动工具国产替代产品。瞄准国内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物联电池制造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配套用锂离子电池。(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6.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锂电轻型车(含低速车、二轮车、小型工具车、含共享电单车、共享换电柜、AGV)用电池。全力推进冠宇电池年产15GWH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冠宇动力电池与长安、金康、理想、小鹏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配套。瞄准锂电低速车、二轮车、小型工具车、含共享电单车、共享换电柜、AGV等小型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引进1-2家企业来区落户。(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7.储能电池。积极支持冠宇电池依托年产15GWH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拓展储能领域市场,整合抽水储能、页岩气、智慧微电网、电化学储能站等综合能源资源,协同引进燃气及管道经营企业、国家电网企业、绿电电源企业、综合能源企业等资源,实施综合能源示范工程等应用场景示范,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发展的储能产业生态,做大做强储能电池规模。(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8.电池材料。围绕磷酸铁、基础锂盐、碳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镍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产业链,石墨负极、碳材料、钛酸锂、硅碳负极等负极材料产业链,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导电剂、铝塑膜、分散剂、粘接剂等锂电池用其他材料,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在区电芯制造企业和成渝经济圈内电芯制造企业配套需求优势,依托关坝—扶欢循环产业园区,多渠道、多途径降低我区能源(电力、天然气)成本,创造条件引进布局一批优质锂电池材料研发与制造项目。(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9.储能电站及装备。整合储能上下游产业资源,拓展应用示范场景,依托在区龙头企业协同引进配套商;支持在区龙头企业并购、收购电池及能量管理系统专业服务商;通过组建储能产业研究院和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等方式,厘清商业模式、拓展储能市场、集聚储能逆变器等硬件制造商。(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0.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配套。围绕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配套需要,积极参与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平台,引进培育电机电控、充换电装备、智能路网装备等配套企业和项目,积极支持传统燃油汽车配套企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配套转型。(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1.石英晶体元器件。以惠伦晶体为龙头,抢抓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机遇,联合长安汽车、重庆声光电、西南集成电路等企业,设立创新中心、融入供应链平台,拓展车规级、航天航空和军用领域产品,建设全市石英晶体元器件产业基地。(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2.电阻。围绕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智慧家居等产业配套需求,紧跟电阻器小型化、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发展趋势和方向,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电阻器产业。(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3.电容。围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讯设备、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需求,抢抓国产替代机遇,瞄准钽电解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等主流产品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电容器产业。(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4.电感。围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讯设备、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需求,抢抓国产替代机遇,瞄准叠层片式电感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电感器产业。(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5.电子新材料。以推动化工园区转型升级为抓手,围绕半导体、新型显示、汽车等领域需求重点发展液晶显示用化学品、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化学品、OLED用化学品、PCB用化学品等发展电子化工新材料。围绕基础电子元器件配套需要,重点发展电子陶瓷、高纯度碳化硅、硒化锌晶体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6.建筑新材料。支持奥镁集团加速推进年产10万吨高档定型耐火材料项目,积极对接其加快建设冶金行业用不定型耐火材料项目,力争用3—5年时间,将万盛建设成为其在中国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全力服务西卡德高年产30万吨新型材料项目建设,确保尽快建成投产;支持其追加投资,尽快形成年产50万吨规模。支持华润集团重组重庆能源集团后在区布局绿色建材产业基地,陕煤集团在区布局重庆(万盛)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促进中心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7.有色金属材料。进一步做大做强功能性镁材料,支持昱华科技以可溶镁合金材料为基础,加快研发其在油气开发、医疗、军工等领域的应用;加大与重庆大学、国家镁工程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镁在电池、储氢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丰富轻合金产品,鼓励汇航铝业、云海金属等结合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轻量化需求,加大轻量化产品开发力度;积极跟进国内轻合金龙头企业,围绕成渝地区下游应用市场,引进其在区布局研发与生产基地。(投资促进中心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8.无机非金属材料。支持福耀浮法玻璃生产更高附加值的灰玻产品,并积极支持其在冷修第二条生产线时将产能规模提升到日熔600吨以上。支持福耀汽车玻璃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赋予汽车玻璃更多功能,实现汽车玻璃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支持耀皮玻璃在区建设建筑用高品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引导铁锚玻璃加大在汽车活动天窗、军用玻璃等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支持西安高科集团旗下的重庆高科幕墙转型发展,丰富产品品种,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结合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布局2条日熔1200吨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投资促进中心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19.化工新材料。积极研究页岩气资源就地转化利用方案,重点围绕聚酯新材料及纺织制造、可降解塑料及产品制造等两条产业链条,加快推进页岩气深加工年产100万吨PET新材料及纺织制造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论证页岩气联产乙醇、乙二醇、聚乙酸醇项目,研究布局下游精细化工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支持发展橡塑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纳米复合材料、弹性体改性剂、混炼胶等方向应用技术研究,引入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投资促进中心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20.中成药。以多普泰制药为龙头,支持其实施技术改造和扩能建设,进一步提升其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茶剂等生产能力;鼓励其牵头发展B证公司,进一步丰富中成药产品品类;支持心康制药、重庆药研院有限公司丰富产品、开拓市场,共同做大做强中成药产业链;支持创新发展中药衍生产品,鼓励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药妆化妆品等研发和制造;积极开展中成药产业链招商引资。(投资促进中心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21.生物药。加快推进未名生物共享实验室、银丰生物科技产业园、青山湖生物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十四五”期内,力争在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领域实现突破。(投资促进中心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22.化学药。围绕重点产品,按照“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布局原则,支持鸿盛医药、国光股份等重点企业,提升他汀类降脂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等特色原料药、普利类原料药和专业辅料制造能力;加快春瑞医药复配车间、国光股份二期等项目落户进度,不断壮大化学药产业链规模。(投资促进中心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23.医疗器械。积极推动医疗器械耗材技术研发创新,支持百瑞德生物、鹏程制药等企业,提升降钙素原(PCT)测定试剂、白蛋白测定试剂、总胆固醇测定试剂、二氧化碳吸收剂等50余项医疗器械耗材的生产工艺和能力。瞄准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一批龙头项目和关键节点项目。(投资促进中心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24.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理念,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推动园区开展集中供气供热,发展高效多能互补利用模式,建设绿色化综合管理平台,搭建能源资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地下管网漏水检测等系统,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未来形态的低碳、零碳园区建设模式、标准和实施路径。(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5.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完善集约节约用地评价体系,分行业、分区域制定产业园区单位投资、产出、能耗和容积率等指标体系,开展产业园区土地监测、统计和评价。加大低效工业企业用地再开发力度,在符合规划前提下,允许存量工业用地与仓储、研发、商办等功能混合利用,提升园区土地复合利用水平。积极推动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到2025年,全区产业园区投产工业用地产出强度提升至80亿元/平方公里。(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26.推进绿色设计。依托重庆“设计之都”创建,大力培育绿色设计主体,争创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完善绿色设计方法与工具,推动绿色设计基础数据库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绿色设计平台。推动优势企业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到2025年力争成功培育工业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27.发展绿色产品。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选用绿色材料、低功耗零部件和绿色包装,提升产品可靠性、能效、使用寿命和可回收利用水平,到2025年力争绿色设计产品累计达到2种。执行绿色产品品目清单,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经济信息局、市场监管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8.创新绿色服务。培育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业态规模。积极引进培育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环境服务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提升绿色诊断、研发设计、集成应用、运营管理、评价认证等服务能力。探索打造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低碳方案设计与技术验证,以及碳排放、碳足迹核算等创新服务。(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9.打造绿色供应链。支持优势企业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搭建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优先将绿色工厂纳入合格供应商,优先采购绿色产品,促进上下游企业绿色协同发展,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探索建立行业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有条件的行业领域共享上下游碳排放、碳足迹等信息,促进全链条低碳脱碳。(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30.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区属国有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制定实施中长期绿色发展计划,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深度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工艺、产品、设备和管理方法,打造绿色发展“标杆”,为同行业企业绿色发展树立标杆典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支持“标杆”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合作等市场化方式吸纳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绿色改造等活动,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整体绿色发展。(经济信息局牵头,国资中心等有关部门配合)
31.推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和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活动,为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及改造提供服务。培育专业化绿色发展服务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能效评估、能源监测、技术咨询等服务。探索建立绿色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碳中和登记公示、技术支撑、绿色金融、培训研究等服务。(经济信息局负责)
32.培育绿色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发挥各类创新平台作用,加强全球绿色低碳领域战略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捕捉、研判和熟化。推广“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企业生成模式,力争孵化一批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引导建立大中小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绿色技术协同发展机制,助力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培育一批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引进培育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高端研发机构,推动高端研发机构成立法人化企业。(经济信息局、科技局牵头,发展改革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33.加强应用示范场景建设。编制全区综合能源规划,整合风电、光伏、抽水储能、电化学储能、余热利用、分布式燃气发电等资源,加快建设综合能源应用示范场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能源及储能服务商业模式。加快具备充换电、加油、加氢、加气功能的综合能源站规划建设。(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牵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4.用好用活绿色金融。积极对接国家、市级绿色信贷资金,鼓励企业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保险产品。主动对接相关私募股权基金、市属股权投资基金、绿色债券等产品,为辖区企业引进更多绿色金融资源。聚焦清洁能源替代、零碳示范项目等,协调相关金融产品服务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打造净零排放示范样本。(金融办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35.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用好用活《万盛经开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实施办法》,支持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重点企业、在区工业企业围绕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需要,加大力度引进绿色低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党工委组织部牵头,教育局、人力社保局、经济信息局、国资中心等有关部门配合)
万盛经开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全区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工作的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研究,审议有关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示范项目和重要工作安排,并做好与全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沟通衔接。经济信息局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各项具体工作推进力度,指导加快推动本地区产业绿色发展步伐,督促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实。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工作实效。(经济信息局、发展改革局牵头,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万盛经开区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发展、市场主体培育等,引导企业加大对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等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科技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围绕培育壮大新能源(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绿色新兴产业,持续实施专业化招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创新联盟,探索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绿色技术创新联盟,不断深化国内外绿色技术交流合作。(发展改革局牵头,商务局、经济信息局、投资促进中心、科技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新能源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标志性方向,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带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产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根据《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21〕31号),结合万盛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手段,以“源网荷储”全环节示范应用为突破,从研发、生产制造、建设、运营全产业链发力,培育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重庆市新能源(储能)特色产业园区。
新能源(储能)产业是万盛“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要围绕重庆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保链稳链,实施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百亿级企业、打造300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新能源(储能)特色产业园区。
——规模总量目标: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储能)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其中:3C数码电池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动力和储能领域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新能源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市场主体培育目标:培育百亿级市场主体2家,十亿级市场主体3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以上,力争培育本土上市公司1家。
——创新能力目标:建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新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
聚焦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保链稳链,着力将新能源(储能)产业作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培育,紧紧围绕锂电池电芯、新能源材料、储能电站及装备、新能源及智联网联汽车配套、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5条产业链,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搭建产业配套平台、狠抓精准招商,补链延链强链,构建千亿级新能源(储能)产业集群。(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株洲起重设备、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锂电池电芯:3C数码电池,围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无人机、电动工具、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物联等领域市场需求,以冠宇电池为龙头,本着差异化发展原则,引进培育微型电池、圆柱电池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动力电池,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锂电轻型车(含低速车、二轮车、小型工具车、含共享电单车、共享换电柜、AGV)用电池市场需求,积极支持冠宇电池快速进入主要整车配套体系;差异化引进培育低速车、二轮车、小型工具车、含共享电单车、共享换电柜、AGV等小型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储能电池,整合抽水储能、分布式光伏+储能、分布式燃气发电、智能微电网、电化学共享储能站等综合能源资源,协同引进上下游企业,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发展的储能产业生态,到2025年末总体形成50亿元产能规模。
新能源材料:围绕磷酸铁、基础锂盐、碳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镍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产业链,石墨负极、碳材料、钛酸锂、硅碳负极等负极材料产业链,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导电剂、铝塑膜、分散剂、粘接剂等锂电池用其他材料,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在区电芯制造企业和成渝经济圈内电芯制造企业配套需求优势,依托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多渠道、多途径降低我区能源(电力、天然气)成本,创造条件引进布局一批优质锂电池材料研发与制造项目。
储能电站及装备:整合储能上下游产业资源,拓展应用示范场景,依托在区龙头企业协同引进配套商;支持在区龙头企业并购、收购电池及能量管理系统专业服务商;通过组建储能产业研究院和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等方式,厘清商业模式、拓展储能市场、集聚储能逆变器等硬件制造商。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配套:围绕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配套需要,积极参与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平台,引进培育电机、电控、充换电装备、智能路网装备等配套企业和项目,积极支持传统燃油汽车配套企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配套转型。
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成功引进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备电、充换电等领域规模化梯次利用,加快布局锂电池拆解回收产业,培育建设锂电产业大数据平台,开发大数据追溯应用系统。到2025年具备年处理1.2万吨废旧电池能力。
全面完成冠宇3C数码电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冠宇年产15GWH高性能新型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3C数码电池产业园变电与综合能源示范、万安新能源石油液化气整体搬迁与醇基液体燃料储备库、新能源(储能)特色产业园核心区开发等项目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助推新能源(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冠宇3C数码电池项目:项目占地500亩,计划总投资60亿元,建设厂房和配套生活设施约60万平方米,购置安装3C数码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亿只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冠宇年产15GWH高性能新型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项目:项目占地600亩,计划投资40亿元,新建厂房及配套用房约40万平方米,购置智能化配料、涂布、卷绕、封装等设备,建设6条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智能化生产线GWH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主要为储能电池、动力电池,达产年产值约150亿元。
万安新能源石油液化气整体搬迁与醇基液体燃料储备库项目: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将万安公司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整体搬迁到煤电化园区,一体化布局液化石油气、二甲醚、醇基液体燃料储备、批发、充装、零售等业务。
新能源(储能)特色产业园核心区开发项目:实施新能源(储能)产业园(鱼田堡)4.5平方公里园区用地报批、征地拆迁、场地平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增工业国有建设用地1500亩。
新能源(储能)产业园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4.5亿元,建设总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厂房18万平方米,配套公寓2万平方米。
组建新能源(储能)产业专业招商团队,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产业短板,聚焦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挖掘在区龙头企业投资潜力,围绕锂电池电芯、新能源材料、储能电站及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配套、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5个产业链条,引进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和关键节点企业、关键节点项目,汇聚发展力量,形成新的支撑。(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20GW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多个高标准新型智能化组件生产车间及物流仓储基地,同时新建4条日融10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GW光伏组件产能,达产年产值约300亿元。
年产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项目占地150亩,计划总投25亿元建设生产设施6.2万平方米,购置安装前处理、蒸发/结晶、干燥、公用设备等设施设备,形成年产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副产7.8万吨碳酸钙和1000吨钾钠混盐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60亿元。
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项目:该项目占地约2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包括原料处理车间、磷酸铁合成车间、废水处理、中间罐区及装卸车站、磷酸铁锂车间、立体仓库、配电设施(含220kv变压器和35kv变压器)、循环水车间、冷冻水车间、空压机房及生产辅助用房、品控楼等配套设施,形成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达产年产值约50亿元。
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项目:该项目占地1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设6.3万平方米生产厂房和配套设施,形成年产5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约30亿元。
锂离子电池用铜箔项目:该项目占地约200亩,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4.5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设施,形成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用高档电解铜箔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12亿元。
锂离子电池用铝箔项目:该项目占地约100亩,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厂房、仓库、办公楼、研发中心、宿舍楼、检测中心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厂区道路、绿化等公用设施;购置锂电池铜箔铝箔生产和检验设备;形成年产2万吨铝箔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约8亿元。
锂离子电池用隔膜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4条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及相应配套设施,形成年产3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年产值约10亿元。
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膜项目:该项目占地150亩,计划投资约16亿元,建设厂房、仓库、办公楼、研发中心、宿舍楼、检测中心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厂区道路、绿化等公用设施,购置安装8条铝塑膜产线亿平方米,达产年产值约50亿元。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项目:该项目占地约200亩,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厂房、仓库、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生产生活设施和厂区道路、绿化等公用设施,形成年产10万吨电解液生产能力,达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
锂离子电池用方形铝壳项目:该项目占地100亩,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6万平方米,形成年产1亿只动力电池方形铝壳及盖帽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约20亿元。
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新建生产车间、库房、综合楼等辅助设施,最终形成年回收废旧电池10万吨能力,达产年产值约50亿元。
全面推进新能源(储能)产业节能降碳,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引导企业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污染物减排、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公辅设施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减污降碳、清洁生产等绿色化改造项目。支持冠宇3C数码电池建设综合能源应用示范场景,支持冠宇动力电池推广应用储能产品和服务;将万安公司改制后打造成为全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开展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综合能源站、多渠道获取绿电等。(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3C数码电池产业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项目占地约10亩,投资约1亿元,新建1座110千伏专用变电站,10MW屋顶光伏、5MW/10MWh化学储能站,为冠宇电池提供综合能源服务,消除闪降、节能降碳、降本增效。
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5亿元,利用万盛工业园区内厂房屋顶面积,建设装机约100MW光伏设施,预计年提供绿电约7000万KWh。
300MW抽水储能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总装机容量300MW,新建3台100MW机组,利用板辽湖作为下水库,选址新建上水库和抽水发电设施,预计平均年发电量约35000万KWh。
分布式燃气发电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亿元,建设80MW的分布式燃气发电站和“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站,预计年发电约45000万KWh。
页岩气钻井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及物流运输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1亿元,总占地面积约50亩,建成年处理40万吨钻井废弃物能力的生产线万吨钻井废弃物的能力;二期新增占地约20亩,新增年处理10万吨钻井废弃物的能力。
生产车间蒸汽机低氮改造项目:项目计划对44台蒸汽机进行低氮排放改造,主要改造蒸汽机的主机、排烟系统和水冷系统等,改造后拟达到氮氧化物排放<30Mg/m3。
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不断加快企业两化融合步伐,扎实推进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筑牢工业互联网应用基础。积极协调中国铁塔和四大运营商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实现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注册总量超过2400万次,解析总量超过1200万次,接入企业超过32家,建立应用示范场景超过4个,力争建成新能源(储能)行业综合节点。切实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大力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创新示范智能工厂、“灯塔”工厂建设,探索实施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智能化赋能新能源(储能)产业水平。(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物流仓储智慧化管理平台创新应用项目:本项目主要是运用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电子行业特点和公司情况,通过购置AGV调度控制软件、物流AGV系统、超融合平台软件等信息软件,华为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防火墙等信息安全硬件、以及双叉举升式AGV小车、机器人、自动机械手搬运输送线等智能化设备,个性化定制物流仓储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智能仓储和准时交付,最终实现物流仓储智慧化管理。
3号厂房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生产数字化车间项目:购置16PPM自动注液机、全自动隧道式陈化炉、全自动电芯烘烤线(含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与配套系统软件,与现有ERP、MES、QMS、SRM、PLM、CAPP以及WMS仓库管理等多种信息化系统集成应用,建成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生产数字化车间,项目完成后3#厂房将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电池9000万只/年。
锂离子电池隔膜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项目利用原有厂房,新增全自动精密涂布机、涂碳机、高精度剥离力离型力试验机、精密隔膜涂布机(微凹版)、电池隔膜连续辊压生产线、自动化成装置柜等关键智能化装备,项目投产之后形成年产120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的生产能力。
锂电池自动卷绕封装数字化车间项目:通过购置制片卷绕一体机、16PPM自动贴胶机(含机器人1个)等全自动化设备,与公司现有的ERP、MES、SRM、CRM、PLM以及物流配送系统6大系统进行集成,使车间内的智能装备、智能控制系统、人员之间实现信息互通和有效集成,能源消耗智能监控、设计与生产联动协同,建成锂电池自动卷绕封装数字化车间,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卷绕封装锂电池电芯9000万只/年。
涂布工序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购置正负极凹版涂布机、跳涂机及其配套设备,对涂布工序进行升级改造,以应对未来复杂极片的制作。
智能终端锂电池热压化成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购置化成分选一体机、化成缓存机、高温加压充放电设备及相关操作软件23台/套,建设智能终端锂电池热压化成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年产2000万锂电池。
电芯烘烤注液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购置16PPM自动注液机、全自动电芯烘烤线、全自动隧道式陈化炉等关键设备及相关操作软件,与公司现有的MES、ERP等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实现锂电池烘烤注液工序自动一体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在区新能源(储能)企业创建一批技术中心、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实验室;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下游应用企业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创新联盟、产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为企业沿着“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走出去创造条件。集中实施一批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设备、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局、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商务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西部陆海新通道储能产业创新联盟:赛迪研究院、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冠宇电池、重庆大学、三峡集团、渝富集团,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部门,东盟相关国家企业和机构,相关国际组织。
西部陆海新通道储能产业研究院:推动赛迪研究院、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冠宇电池、樱花能源等联合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储能产业研究院。
国家多能互补储能重点实验室:以万盛工业园区全域为示范应用场景,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整体布局,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建设国家级多能互补储能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储能材料工程研发中心:联合重庆大学、国家镁工程中心等,开展下一代储能材料研发,建设国家级储能材料工程研发中心,打造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锂电技术创新中心:以冠宇电池为龙头,联合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国家锂电技术创新中心,重点突破固态锂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地位,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培育市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年产值100亿元以上新能源(储能)产业企业2户,年产值2000万元及以上新能源(储能)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加大新能源(储能)产业企业上市主体培育,积极推动重庆万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展上市准备工作,力争于2025年前成功培育1家新能源(储能)产业本土上市企业。(经济信息局牵头,财政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拟培育百亿元级企业(2家):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重庆冠宇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拟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重庆冠宇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重庆万安新能源有限公司、重庆盛溱青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卡斯特铝(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氢氧化锂项目公司、智能座舱项目万盛公司、综合能源项目万盛公司。
继续深入实施链长制,以链为纲,加强领导。用好用活现有工业经济发展领导保障机制,在区招商委员会统筹领导下,抽调专人组建新能源(储能)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专班,“一对一”跟进新能源(储能)产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根据新能源(储能)产业项目情况,按照重点项目“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方式,成立新能源(储能)产业项目工作专班,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早日投产、达产、见效。(经济信息局牵头,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全面实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件件有回音、事事能落实”。全面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探索建立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和包容审慎监管创新下的包容免罚、综合查一次、无主观过错不处罚、执法“观察期”等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真正做到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充分体现政府服务温度,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发展改革局牵头,经济信息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应急局、行政服务中心、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本着“聚力壮大产业、有效巩固衔接、全面加速提质、守住风险底线”的工作原则,统筹平衡解决好土地、电力、燃气、金融、用工等要素保障,创新思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全力保障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重点解决好工业园区空间拓展,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电力和天然气有序保供,企业用工和融资需求等,创新思路降低产业发展要素成本。(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牵头,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平山园区管委会、国资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信息技术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世界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全力布局的竞争高地。电子元器件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当前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存在整体大而不强、龙头企业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产业大升级、行业大融合的态势,加快电子元器件及配套材料和设备仪器等基础电子产业发展,对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乃至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主动谋划、科学布局、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万盛经开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合万盛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和“一城三区一极”目标定位,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进綦万“三化”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做强电子元器件产业、夯实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为目标,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支持重点行业市场应用,建立健全产业链配套体系,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保障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安全。
到2025年,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等重要行业,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增强关键材料、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规模总量目标:到2025年,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基本建成全市重要的基础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有效补齐我市信息技术产业短板。
——市场主体培育目标: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电子元器件企业,力争全区电子元器件企业总量突破10家,其中产值规模突破10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产值规模突破2000万元的规上企业10家,龙头企业营收规模和综合实力有效提升,抗风险和再投入能力明显增强。
——创新能力目标:突破一批电子元器件关键技术,行业总体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在光刻工艺高基频超小型石英晶体元器件、声表滤波器、射频滤波器、阻容感电子元器件、高速连接器、光通信器件等重点产品创新取得突破。
聚焦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保链稳链,重点发展石英晶体元器件、电阻元器件、电容元器件、电感元器件、滤波器、天馈线条产业链,搭建产业配套平台、狠抓精准招商,补链延链强链,构建百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石英晶体元器件:以惠伦晶体为龙头,抢抓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机遇,联合长安汽车、重庆声光电、西南集成电路等企业,设立创新中心、融入供应链平台,拓展车规级、航天航空和军用领域产品,建设全市石英晶体元器件产业基地。
电阻元器件:围绕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智慧家居等产业配套需求,紧跟电阻器小型化、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发展趋势和方向,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电阻器产业。
电容元器件:围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讯设备、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需求,抢抓国产替代机遇,瞄准钽电解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等主流产品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电容器产业。
电感元器件:围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讯设备、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需求,抢抓国产替代机遇,瞄准叠层片式电感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电感器产业。
滤波器:以5G智能终端视频滤波器单机用量大幅提升和国产替代为契机,积极引进培育射频滤波器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和关键节点企业、关键节点项目;支持惠伦晶体公司与重庆声光电、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相关跨国企业合作,共同组建研发平台、解决关键技术环节,加速布局声表滤波器领域元器件。
天馈线G天馈线检测实验室作用,瞄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用天线、模组等智能硬件,精准招商、协调配套,发展天馈线及其他硬件产业链。
全面完成惠伦晶体基于半导体工艺新型高基频超小型频率元器件、电子陶瓷传感器执行器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安洁科技西南智能制造基地、智能电子表面处理等项目开工,不断夯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基础。(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基于半导体工艺新型高基频超小型频率元器件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设集晶棒切割、晶片研磨、腐蚀分频、清洗镀膜、点胶微调、封装于一体的传统工艺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线和光刻工艺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线亿只石英晶体元器件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18亿元、年纳税1.2亿元。
电子陶瓷传感器执行器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项目:租用平山园区(消防产业园)1号楼第3层厂房约2600平方米,购置专业设备400台(套);建设5条生产线万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1000万片功率超声波探头、500万只微型压电陶瓷泵、5万台压电振动盘、5亿枚耐磨导纱针、500万米FFC导线的生产能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项目租用平山园区孵化楼第4-5层,面积约2700平方米,从事电子陶瓷、压电晶体的技术攻关储备及研发。
智能终端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项目: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形成年产约600万套笔记本电脑四大机构件(后壳Cover、前框Bezel、键盘面板TOP和底座Base)生产能力。同时,建设新能源汽车部件、充电桩整机及零部件、智能家居相关产线。
智能电子产品表面处理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电镀金、银、锌、铜、锡及相关合金生产线,通过单层镀、多层镀等工艺,形成年处理1000万平方米智能电子产品表面的生产能力。
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专业招商团队,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短板,聚焦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挖掘在区龙头企业投资潜力,围绕石英晶体元器件、电阻元器件、电容元器件、电感元器件、射频滤波器、声表滤波器、天馈线个产业链条,引进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和关键节点企业、关键节点项目,汇聚发展力量,形成新的支撑。(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新型电子元件及精密陶瓷项目:项目占地约180亩,计划总投资45亿元,建设研发、生产、销售电子变压器、新型片式电感器、精密陶瓷产品等生产线亿元。
汽车智能化零部件产业园及智能化汽车部件研发中心项目:项目占地100亩,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汽车电子显示屏智能座舱、汽车座椅人体智能化,汽车氛围灯,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移动支付ETC,汽车芯片等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及生产线亿元。
声表滤波器项目:项目占地5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5万平方米,购置全自动光刻机、显影机、甩干机、精密自动切割机、真空镀膜机、台阶仪和等离子去胶机等生产检测设备,形成年产20亿颗声表滤波器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10亿元。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连接器与模组项目:项目占地约50亩,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传统FFC、高压连接器、CCS模组等生产线吨高纯碳化硅粉料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租用合作方厂房2000平方米,建设形成年产120吨碳化硅粉料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2.4亿元,纳税约2000万元。
智能印控仪智能制造与运营中心项目:项目租用标准厂房3000平方米,计划资5000万元,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检测中心,建成智能印控仪产品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化的西南地区总部基地;项目达产年销售收入1亿元,纳税1000万元。
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节能降碳,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引导企业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污染物减排、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公辅设施改造,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减污降碳、清洁生产等绿色化改造项目,支持建设绿色示范工厂。(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电镀集中加工区项目:项目占地约500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围绕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需要,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库房和日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实现集中生产、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综合能源站项目:针对电子元器件产业特点,规划建设园区“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综合能源站,实现集中供冷、集中供热,以冷以热定电,有效降低能源成本。
压电陶瓷绿色工厂建设项目:对现有压电陶瓷生产线进行集中优化布局,实现智能化连线生产,减少各环节转运距离和能耗,改善工厂工作环境,建设绿色工厂。
电子特种气体项目:根据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需要,引进专业公司集中建设电子特种气体供应站,减少各个企业自建空分装置的噪音等污染鲁昱机电设备,降低电子特种气体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电子材料回收利用项目:根据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情况,适时引进电子元器件制造过程中的废料回收利用加工企业,实现电子材料的百分百回收利用,助推产业绿色发展。
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不断加快企业两化融合步伐,扎实推进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筑牢工业互联网应用基础。积极协调中国铁塔和四大运营商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实现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大力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创新示范智能工厂、“灯塔”工厂建设,探索实施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智能化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水平。(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高基频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数字化车间(一期)项目:项目投资约5500万元,购置LID插入设备、全自动晶片搭载点胶机、烤胶炉和离子刻蚀微调机等关键设备共计约42台/套,建设7条压电石英晶体谐振器和振荡器全自动生产线个高基频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数字化车间,使用配套厂提供的各类原材料,采用全自动无人装配工艺,形成年产3.6亿只高基频压电石英晶体谐振器和振荡器的生产能力,预计可实现新增年产值约1亿元。
惠伦晶体(重庆)有限公司智能工厂项目:项目投资约2亿元,优化生产制造执行MES系统和资源管理ERP系统,通过研发工业物联网平台及智能制造系统,自动采集所有生产数据并上传到指挥中心显示屏实时呈现,通过大数据交互,实现产品自我诊断,自我优化,自我适应,打造高基频超小型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智能工厂。
惠伦晶振5G+工业互联网智能化车间创新示范项目:项目投资约3000万元,通过建设惠伦工厂5G内网、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等,构建5G+智能物流、5G+质量检测、5G+车间生产环境监测、5G+设备数据采集、5G+生产运营大数据决策等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实现惠伦车间5G网络全覆盖,完成生产装备、检测装备、物流装备、控制系统、车间信息系统等关键设备联网和系统集成,关键设备联网率100%,其中应用5G联网率超过50%,建成惠伦5G+工业互联网晶振行业智能化车间,推动晶振行业向“连接+算力+能力”数智化转型,促进产业升级。
惠伦晶体(重庆)有限公司“灯塔”工厂项目:项目投资约1亿元,引入连续制造、无人化工厂等先进制造理念,定制化采用国际一流的信息化系统,采用数字化、自动化、先进分析、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以及工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高度柔性智造。
中镭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改造项目:项目投资约1000万元,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购置流延机、隧道烧结炉、温等静压机、外圆磨床、陶瓷精密雕刻机、网络分析仪、网带烧结炉、层压机、真空固化机、真空磁控镀膜设备、FFC导线生产线、注塑机、超声波焊接机等设备,建成年产20万只基座、年产500万米FFC导线t纺织品等的生产能力。
玮硕恒基自动化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投资约8400万元,拟新增设备87台(套),基于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对现有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200万套精密转轴生产产能。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企业创建一批技术中心、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实验室;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下游应用企业协同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市级、国家级自主可控供应链创新平台,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现有设施、设备、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局、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商务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车规级石英晶体元器件创新项目:协调惠伦晶体(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与市内整车企业、重庆声光电、新安集成电路设计等企业共同建立联合创新中心,推进车用石英晶体元器件国产替代,拓展其产品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市场
声表滤波器关键材料和技术创新项目:联合市内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在万盛建设声表滤波器材料、工艺、设计等联合创新中心,共同攻关声表滤波器关键材料和工艺技术,实现声表滤波器产品的大规模国产替代。
高纯碳化硅粉料技术引进项目:支持相关企业通过引进方式,消化吸收高纯碳化硅生产技术,实现高纯碳化硅粉料的国产替代。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地位,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培育市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企业3户,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投光灯。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企业上市主体培育,力争在“十四五”期内落实3家进入全市上市培育库名单的企业。(经济信息局牵头,财政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拟培育十亿元级企业(3家):惠伦晶体(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盛安洁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安洁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拟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惠伦晶体(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盛安洁电子有限公司,重庆安洁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新型电子元件及精密陶瓷项目公司,汽车智能化零部件产业园及智能化汽车部件研发中心项目公司,声表滤波器项目公司,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连接器与模组项目公司,智能印控仪智能制造与运营中心项目公司,年产120吨高纯碳化硅粉料项目公司,特种电子气体供应项目公司。
继续深入实施链长制,以链为纲,加强领导。用好用活现有工业经济发展领导保障机制,在区招商委员会统筹领导下,抽调专人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专班,“一对一”跟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下,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项目情况,按照重点项目“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方式,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项目工作专班,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早日投产、达产、见效。(经济信息局牵头,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全面实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件件有回音、事事能落实”。全面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探索建立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和包容审慎监管创新下的包容免罚、综合查一次、无主观过错不处罚、执法“观察期”等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真正做到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充分体现政府服务温度,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发展改革局牵头,经济信息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应急局、行政服务中心、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本着“聚力壮大产业、有效巩固衔接、全面加速提质、守住风险底线”的工作原则,统筹平衡解决好土地、电力、燃气、金融、用工等要素保障,创新思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全力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重点解决好工业园区空间拓展,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电力和天然气有序保供,企业用工和融资需求等,创新思路降低产业发展要素成本。(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牵头,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平山园区管委会、国资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新材料工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和科创板六大领域之一,也是制造强国和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保障。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会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转型对于新材料产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新材料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防军工实力及实现节能环保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促进万盛新材料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好新材料产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先导作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通知》(渝府发〔2021〕18号),结合万盛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CEP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加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万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重大战略机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部署,聚焦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电子新材料、建筑新材料、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产业链条,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规模总量目标:到2025年,全区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3%。其中:电子新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建筑新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有色金属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达40亿元,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化工新材料领域工业总产值达20亿元。
——市场主体培育目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累计培育形成年产值过10亿元的规模企业5家、年产值5-10亿元的规模企业10家。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自主品牌响的优势企业。
——创新能力目标: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新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重点细分领域产品达到行业国内先进水平的约占60%以上,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约占30%以上,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上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依托福耀玻璃、奥镁集团、西卡德高、云海金属等龙头企业,围绕为全区新能源(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及全市主导产业配套需要,重点突破电子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壮大建筑新材料、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产业链,努力构建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投资促进中心牵头,发展改革局、经济信息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谋划发展电子新材料产业链。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新材料产业链。以推动化工园区转型升级为抓手,围绕半导体、新型显示、汽车等领域需求重点发展液晶显示用化学品、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化学品、OLED用化学品、PCB用化学品等发展电子化工新材料。围绕基础电子元器件配套需要,重点发展电子陶瓷、高纯度碳化硅、硒化锌晶体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
大力发展建筑新材料产业链。支持奥镁集团加速推进年产10万吨高档定型耐火材料项目,积极对接其加快建设冶金行业用不定型耐火材料项目,进一步坚定奥镁集团在区加大投资信心,力争用3—5年时间,将万盛建设成为其在中国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全力服务西卡德高年产30万吨新型材料项目建设,确保尽快建成投产;同时,加大与西卡德高集团的沟通对接,支持其追加投资,尽快形成年产50万吨规模。支持重泥公司加快其产品行业标准获准使用进度,在区内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建设等方面率先推广其新产品,支持其尽快放量。支持华润集团重组重庆能源集团后在区布局绿色建材产业基地,陕煤集团在区布局重庆(万盛)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同时,主动加大与存量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深度对接,助推存量企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展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功能性镁材料,支持昱华科技以可溶镁合金材料为基础,加快研发其在油气开发、医疗、军工等领域的应用;加大与重庆大学、国家镁工程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镁在电池、储氢等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丰富轻合金产品,鼓励汇航铝业、云海金属等结合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轻量化需求,加大轻量化产品开发力度;积极跟进国内轻合金龙头企业,加快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围绕成渝地区下游应用市场,在区布局生产基地。
做大做强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链。支持福耀浮法玻璃生产更高附加值的灰玻产品,并积极支持其在冷修第二条生产线时将产能规模提升到日熔600吨以上。支持福耀汽车玻璃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赋予汽车玻璃更多功能,实现汽车玻璃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千方百计落实产能指标,支持耀皮玻璃在区建设建筑用浮法玻璃生产线,并引导其在区发展标准化门窗项目。引导铁锚玻璃与福耀玻璃错位发展,加大在汽车活动天窗、军用玻璃等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力度。支持西安高科集团旗下的重庆高科幕墙转型发展,丰富产品品种,构建多元化市场格局。结合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布局2条日熔1200吨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瞄准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补齐光伏、电子、药玻等产业链短板。
探索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积极研究页岩气资源就地转化利用方案,重点围绕聚酯新材料及纺织制造、可降解塑料及产品制造等两条产业链条,加快推进页岩气深加工年产100万吨PET新材料及纺织制造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论证页岩气联产乙醇、乙二醇、聚乙酸醇项目,研究布局下游精细化工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支持发展橡塑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纳米复合材料、弹性体改性剂、混炼胶等方向应用技术研究,引入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声源定位。
重点推进博奥高性能轻量镁铝合金生产基地暨镁铝合金创新研发中心、奥镁年产10万吨高档定型耐火材料生产线万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等已签约重点项目建设,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产见效,推动产品向精细化、规模化、产业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区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竞争力。(经济信息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平山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博奥高性能轻量镁铝合金生产基地暨镁铝合金创新研发中心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92亩,新建厂房约4.5万平方米,建设压铸、机加工、后处理车间、库房、研发中心和模具制造车间等,形成年产5G屏蔽盖150万件、新能源模组端板1000万件、汽车座椅100万件、汽车减震塔30万件的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6亿元。
卡斯特铝年产80万套一体化成型工艺轻量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占地约100亩,投资6亿元,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年产40万套副车架产线万套电池包壳体产线(铸造+机加工+装配)的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20亿元。
奥镁年产10万吨高档定型耐火材料生产线条年产5万吨的高档定型耐火材料生产线万吨高档定型耐火材料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6亿元。
奥镁年产3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项目:新增投资1亿元,利用奥镁合资企业(良友不定型耐火材料)南侧剩余土地,建设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用不定型耐火材料生产线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约2亿元。
德高年产30万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租用平山组团厂房2万平方米厂房,建设3条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生产线万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5亿元。
邦舜科技年产75万件一体化成型铝镁合金卡巴轮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利用现有厂房11000平方米,建设三条一体成型铝镁合金卡巴轮毂生产线万件铝镁合金卡巴轮毂生产能力。
重庆(万盛)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约760亩,建设年产500万吨砂石骨料、300万吨水泥熟料、40万吨石灰、10万吨轻质碳酸钙、50万立方蒸压轻质混凝土(ALC)板材生产线,配套绿色矿山建设需要形成装机容量4000KW的光伏发电,达产年产值超过20亿元。
年产2.4万吨高纯软磁铁氧体用新材料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50亩,建设年产2.4万吨软磁铁氧体用高纯氧化铁红生产装置,复产4.2万吨硫酸铵装置,同步建设相应配套公用工程,形成年产2.4万吨高纯软磁铁氧体用材料、4.2万吨硫酸铵生产能力,达产年产值3亿元、纳税2100万元。
年产6000吨水性和油性涂料和1000吨树脂生产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新建生产用厂房面积7000平方米,建设油性和水性漆生产线各一条。
组建新材料产业专业招商团队,围绕我区新能源(储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器件)产业和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挖掘在区龙头企业投资潜力,引进培育电子新材料、建筑新材料、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条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和关键节点企业、关键节点项目,补链延链强链育群,构建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投资促进中心牵头,经济信息局、发展改革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平山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万盛绿色建材园区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52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建设2×7500t/d智能水泥生产线万吨/年砂石骨料生产线万吨危险废物和垃圾焚烧飞灰协同处置生产线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生产线的干混砂浆生产线万立方商品砼及预拌砂浆生产线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线万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产线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其中一期计划总投资13亿元,新建年产6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生产线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生产线吨光伏玻璃生产线及配套加工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7亿元,占地350亩,新建厂房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2条日融120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达产产值约20亿元。
年产5万吨镁铝合金生产线亩,计划建设原料制备车间、生产加工车间,办公楼及相应生产和辅助设备,购置大型压铸机、CNC加工中心等生产和配套设备,打造年产5万吨的镁铝合金生产线。主要应用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领域,达产产值约15亿元。
高性能电子玻璃生产线万平方米,建设玻璃、触控、模组、全贴合、整机全产业链加工生产基地,生产高性能电子玻璃,达产产值约15亿元。
年产280吨纳米陶瓷粉体材料国产化制备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4.5亿元,新建厂房、库房、办公综合楼、废水处理站、废气处理装置等。购置安装纳米陶瓷粉体材料生产线吨纳米陶瓷粉体材料,达产产值约6亿元。
年产1000吨氧化锆陶瓷微珠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新建厂房、办公楼、仓库等工程设施,购置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配套设备等,构建年产1000吨的氧化锆陶瓷微珠的生产基地,达产产值约4亿元。
全面推进材料产业节能降碳,实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重点推进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到2025。